來聽聽名人們的生命急轉彎

人生的道路瞻前顧後於是錯過了許多美景,有時候峰迴路轉全在於一次巧遇,但是在幸福婚姻e甸園,你不用靠運氣

聯絡我們

簡媜的故事

(摘錄自:《簡媜的嬰仔經 生命的意外之旅》,康健雜誌15期)


這樣的簡媜,你一定不能想像。

車聲還沒傳進門,耳尖的她就從沙發上跳起來,「回來了,」簡媜邊說邊往大門衝去。娃娃車跳下一個三歲大的小男孩,簡媜牽著他的手,拉他回家,催他趕快進門洗手。

「今天有沒有哭?」短髮、俐落的媽媽,大手在水龍頭底下搓著孩子的小手,溫柔地問。

天色暗沈,剛烤出爐的洋蔥麵包香氣濃厚溫暖。對作家簡媜來說,做麵包是每天生活的「開幕曲」,一家三口的早餐、午餐,都得仰賴這台麵包機。然後,打發小孩穿衣服、上幼稚園;剩餘的時間,才分配給寫作、讀書。

大言不慚的懲罰

是對「大言不慚」的懲罰吧,常常發誓不結婚,總是大吹大擂婚姻、生育戕害現代女性的簡媜,在三年多前,出人意外地爆出這場生涯「大蛻變」,在三個月內閃電結婚生子,人生方向盤打了個大逆轉。

這個「大彎道」是一個在美國住了十幾年,剛剛束裝返鄉的數學家。媒人是台大教授林和,當時在病中的林和,感受到他們兩人人生都有某個部分的缺乏,突發奇想撮合他們,不意竟然一蹴而成。

「他的病是為我們而生的,」38歲的簡媜感性地說。
就像許多「鐵齒」的現代女性,當媽媽後性情大變,婚後辭去工作的簡媜自嘲她也「變得沒有氣質的切合實際」。她回想,9月21日集集大地震那個晚上,如果她仍然單身,應該會「冷靜而悠閒」地享受那一刻;但那晚,她立刻換好衣服,收好包包,隨時準備抱起小孩逃命。

15歲就拎著包包出門闖天下,唸台大中文系時就成為文壇耀眼新星,簡媜從不認為自己會變得這麼「家常」,她認為這是做母親後,被激發出來的潛能。

而中年生子,也刺激她反思與母親之間的母女關係。

母親是平常的鄉下女性,沒有受過教育,做了媽媽的簡媜,在母親身上看到一股對孩子永不放棄的力量與意志力,她也深受母親這種精神影響。「一個媽媽應該給小孩一份永遠不會變質的承諾,」簡媜堅信,媽媽就是給一輩子承諾的人。

說來可笑,許多年前,簡媜曾經鼓吹女性書寫懷孕育嬰的生命經驗,當時她自認不可能經歷這個過程。只是沒料到,最後是由她本人來完成這個任務。

...

Q&A

Q:你的書一直標舉現代女性意識,婚前妳有想過會是現在這個狀態嗎?

A:如果十年前,吉普賽人的水晶球說,有一天我會幫小孩包尿片、泡牛奶、洗澡,我一定會脫下高跟鞋,砸破水晶球。過去我腦海中也曾經飄過那樣的夢想或想像,可是真正把家庭、婚姻、孩子當做人生中很重要的部份,這種念頭沒有過。一切都在剎那間扭轉。

家庭建築師

Q:沒有人想到妳會閃電結婚,妳為什麼會做那樣的決定?

A:我也沒想到。我想是因為人,人使得制度變好,也讓很好的制度變腐敗。

我覺得婚姻制度對女性是負面多於正面,即使到現在還不能否認,這是一個很強悍的父權思維控制之下的社會,母親或祖母一代的命運太清楚告訴我這一點。我很早就意識到必須成為一個獨立自主、完整的個體,不依附在另一個男人身上,也不依附在任何一個制度提供給我的保障與價值上,我必須找自己的人生,這個部份過去是很清晰的。

碰到這樣一個人,他提示我結婚的可能性,一種建築一個家庭的可能性。其實那時候我心理還是有掙扎,因為過去我認為那是對立的,如果走入家庭,就必須放棄自我;如果要穩穩地掌握住自我,顯然必須要割捨家庭的嚮往或渴求。

可能是閱歷或其他情況,我覺得它們可以相容,不完全敵對。我想,難道不能在既有的生涯藍圖裡,內含進一個所謂家庭的據點嗎?真的完全不行嗎?要不要試試看?因為我覺得一個均衡情感的體驗,是很迷人的。既然我碰對了一個人,這個人給我信心去建築一個家庭,那麼我就修改我的生涯藍圖吧!

Q:妳三個月內就做這樣的決定了?

A:我想是碰對了人,那個人的某些特質跟我的某些特質吻合,而這些特質是所謂的樑跟柱,就是建構家庭的樑跟柱。如果缺乏這些特質,即使蓋了房子,不需地震,一陣風就會垮。以前我認為自己沒有這個特質,但他激勵了我去思考、向內尋找,真的沒有嗎?後來我發覺有,只是被我隱藏了。

Q:妳所謂樑跟柱的特質指的是什麼?

A:要建築家庭,絕對不是一個自私、只關心自己感受的人所能做到的。必須自我犧牲,所謂自我犧牲可能必須括號,不是無條件的、全面的、盲目的,甚至是愚蠢的把自己抵銷掉。先決條件是每個成員具有犧牲的成分,經由討論與溝通,有共同藍圖,然後,必須具有實際的行動能力。

有些人的藍圖畫得很不錯,卻一直要別人去挑磚運瓦,自己坐在樹下搧涼,這種人絕對無法一起共同建築,家是要共同建築的,而不僅僅只是組合而已。

(全文閱讀:請看https://web.fg.tp.edu.tw/~jennyher/web/d335xxxx/93sample03-1.htm

更多故事徵求中 ...

原本對婚姻排斥恐懼

卻因為某些原因改變了,現在很享受婚姻.

原本不想生孩子

卻母愛/父愛大爆發體會到生兒養女的樂趣.

故事分享,請發mail到這個信箱